本来打算这一季奇葩说全结束了再统一吐槽一下的,等不及了。
奇葩说最新一期辩题:如果可以自由买卖时间,你支不支持?
说实话,这一季好几个题目都让我有点烦躁,因为观看这一季的我,是已经学习了马哲的,勉强算有了一定唯物史观视角的我了。而这一季的好几个题目,在这样的我看来,它就是有明确的答案的,没有什么可辩空间。其中一方除了宣扬唯心主义思想或者诡辩以外,根本别无他法。 就比如这道题,正方就必然极尽所能鼓吹完全的自由市场经济,或者就是极端个例。
我放陈铭这张截图,并非因为他这一次站在了正确的持方,宣扬了正确的思想并赢得了比赛。而是因为在上一次“前任app”那个辩题中(这两题的本质可以说是完全一样的),他站在了另一边。 在那一场,他要么庸俗化实际矛盾,要么夸大人的理性和主观能动性,要么故意忽视资本威力甚至直接为资本辩护,基本上所有问题都被他充满爱的天真进行了庸俗化的粉饰,最后还靠打煽动赢得了比赛。
而在这一场,那些上一场他好像都不懂的东西,他却突然又都明白了! 而这也不由得让我开始思考起辩论赛这种辩论游戏的意义。 我记得大学里我看黄执中的视频课教学,他为了训练大家对于每个辩题都有话说,用的例子是“人不应该孝顺父母”,用非常反常识的题目进行训练;我还记得马薇薇说过,她对绝大部分问题,都是没有立场的,因为她都能说。 这真的很可怕。 我开始觉得辩论赛是为了训练人把黑的东西说成白的的潜力。而长期参与这种游戏,让人习惯于为有时是一眼便知的错误观点、有时是违背自己想法的观点辩护,时间久了,可能就真的黑白不分了。
这其实也是辩证法和诡辩的一大区别。 我以前以为,辩论通过对正反双方的考量,让我能够更加辩证地看待问题。我以为这就是“辩证”看待问题。 后来我辩论赛看多了一点,再后来我认真学习了马哲,我突然明白了二者的区别:如果将对一个话题(辩题)本身的探讨视为对一个未知区域的探索,那么“辩证”探讨就是这个探索本身,探索本身就是其目的;而“辩论”则是另有目的,这个目的叫做“说服裁判”。
就好比做一场科学实验,“辩证”就是这个做实验的正确过程,实验结果该怎样就怎样;而“辩论”则是已经把数据写在了纸上,让你必须把实验结果做到符合这个数据。 所以为了实现这一“说服”的目的,辩论将会不惜使用任何诡辩技巧,不惜宣扬任何错误思想。
我想起天捷姐姐曾经说过的一段话:“比赛的辩论诚然有有意义的地方,但现实的辩论里没有一个公正的裁判,没有规则和遵守规则的对手,而且还要面对一个严峻的问题:辩论结束之后,怎么办? 从这个角度来说,比赛的辩论与现实的辩论的区别就好像业余拳击和职业拳击的区别了。” 希望我们都能学会真正“辩证”地看待问题,而不是被表面的探讨迷惑了双眼。